【文物旅游資源】全縣共有田野文物443處,館藏文物近900件(套)。其中,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保單位3處,省級革命文物5處,市縣級文保單位20處。另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個,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7個。
寧強旅游資源富集,融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為一體。全縣旅游資源涵蓋8大主類、21個亞類、50種基本類型,共計150多個旅游資源單體,有山水瀑布、原始森林、峽谷溶洞、歷史人文等可開發資源50余處,主要景區景點10余處。通過不懈努力,“漢水之源·羌族故里”旅游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全縣建成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個:青木川古鎮景區和漢江源景區,國家AAA級景區1個:玉皇觀茶文化旅游景區。
青木川古鎮以古鎮老街建筑群為依托,有回龍場、魏氏宅院、煙館、旱船房、輔仁中學等著名景點,先后榮獲“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最具潛力十大古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等稱號,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寧強縣近年來旅游開發的重點景區和旅游發展的龍頭。
漢江源景區距離縣城17公里,是國家AAAA景區、國家濕地公園,集雄奇險秀的地貌景觀資源、曲折瀠洄的水色景觀資源和源遠流長的人文景觀資源等于一體,近年來已經成為周邊市縣最具有吸引力的森林避暑度假、峽谷探險、文化探尋的勝地。
縣城東山觀羌族文化產業博覽園(簡稱“羌博園”)占地約66.67公頃,圍繞“挖掘、搶救、保護、傳承羌民族文化”,建設有羌文化博物館、羌文化傳習所,從羌族語言、服飾、飲食、建筑、風俗、禮儀節慶、民間藝術、手工技藝等方面全方位展現寧強厚重的羌族文化底蘊,逐步成為全景展現羌民族文化和風情的大型綜合博覽園。羌族文化博物館對外免費開放。
禪家巖天坑群鬼斧神工、資源珍奇,集天坑、洞穴、峽谷、溶洞、飛瀑、峰叢、洼地于一體,是世界級地質遺跡,被國內外專家譽為“世界最美天坑”,開發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喜人,對豐富漢中乃至陜西旅游產品具有重大意義。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中心功能日趨完善,中心建有儺藝絕技、羌繡、羌編、羌族剪紙、羌族民俗等相關實物展示,供傳承人在此傳習、交流。
全縣初步形成以縣城為一級接待及集散中心,青木川鎮為二級接待及服務中心,“一城兩區四帶”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即以玉皇觀茶園、九臺山、油菜花景觀為主體的玉帶河美麗田園風景帶;以108國道,古棧道,大魚洞、祥龍洞、泛珠泉為主體的金牛峽秦蜀走廊風景帶;以嘉陵江沿岸三國唐宋遺址、白龍湖和青木川古鎮為主體的寧青山水畫廊風景帶;以草川子、最美天坑、掛壁公路為主體的大巴山云頂花園風景帶。
2015年寧強獲得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頒發的“中國羌族儺文化之鄉”稱號;2016年寧強縣被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并入選“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寧強禪家巖天坑被譽為“世界最美天坑”;2017年寧強縣被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舉辦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發展論壇”評為“中國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之一;2018年,寧強榮獲“首批國民休閑旅游勝地”,并榮獲“中國田園美邑200佳”,獲得“京津之乳”稱號、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舉辦的‘2018錦繡中國榜’寧強評為“新時代中國綠水青山最佳旅游名縣”和“新時代最佳文化旅游名縣”;2019年“中國最美縣城榜單”,寧強榜上有名;同年國際休閑經濟促進會、中國.博鰲旅游商品研究院、中國旅游媒體聯盟聯合三家授名“中國最佳美食文化旅游名縣”。2021寧強縣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2023年,寧強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榮獲“2023年度陜西省森林旅游示范縣”,寧強縣、青木川鎮分別入選陜西省2023-2025年非遺特色示范縣、示范鎮,肖家壩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羌編手工藝品工坊、羌漆彩土漆工坊入選“第三批省級非遺工坊”,寧強核桃饃榮獲“陜西金牌旅游小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