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地貌】寧強地處秦嶺、巴山兩大山系的交匯地帶,受秦嶺緯向構造和大巴山弧形褶皺帶的影響,山勢陡峻,溝谷深切,溝谷多呈“V”形。本縣地形呈現為南北高,中部五丁山隆起。以大安鎮桑樹灣至廣坪鎮金山寺聯線為界,將全縣分為南北兩片,北屬秦嶺山系,大部為海拔1000~1600米的山地,山脈多為經向,山脈之間縱谷比較發育,主峰牛圈坪海拔2074m。南屬大巴山系,大部為海拔1000~1800米的臺階山地,山脈多緯向,溝谷切割較深,山頂比較開闊,巖溶地形較發育,主峰九埡子,海拔2096米,是全縣最高峰。燕子砭鎮嘉陵江入川處,海拔481米,為全縣最低點。本縣地形復雜,氣候差異較大,植物種類繁多。
地層:寧強縣地跨華南陸塊—上揚子古陸塊和西藏三江造山系—巴顏喀拉地塊—摩天嶺古陸塊-碧口-陳家壩洋島弧盆地兩個大地構造單元,以金山寺-陽平關-勉縣大斷裂為界,南北地層差異很大。其中,寧強北部為西藏三江造山系—巴顏喀拉地塊—摩天嶺古陸塊—碧口-陳家壩洋島弧盆地;南部華南陸塊—上揚子古陸塊細分為:華南陸塊—上揚子古陸塊—龍門山基地逆沖帶—陽平關構造楔和華南陸塊—上揚子古陸塊—米倉山-大巴山基地逆沖帶—寧強三元上揚子克拉通。
構造:寧強縣位于陽平關-勉縣大斷層的南北兩側,受南北兩大構造單元影響,以南地區,構造運動不太強烈,巖層較完整;以北地區,構造運動活動比較強烈,褶皺緊密,巖層變質、變形強烈,斷裂、節理、褶皺發育,巖石碎裂明顯,巖石強度較弱,比較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特別是大安、代家壩地區,構造變形強烈,易風化的片巖、千枚巖、板巖分布廣,加之人類采礦活動強,更易發生災害。
規模較大的斷層:金山寺—陽平關—勉縣(呈北東東向,破碎帶寬達百余米)斷層、青木川-玉泉壩-八海斷層、東皇溝-桑樹灣斷層、寬川-南屏斷層、竹壩河-雙河-老代壩斷層、滴水鋪-周家壩斷層、舒家壩-平溪河斷層、將軍山斷層、二郎壩-水田坪斷層。
巖漿巖:勉縣-陽平關斷裂以南地區,巖漿活動不太強烈;以北地區,巖漿活動比較強烈、頻繁。侵入巖零星分布于陽平關—金山寺—勉縣斷層以北,主要有海西期—晉寧期超基性巖、輝長巖、閃長巖及印支期花崗巖。
【縣域環境質量】縣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0天,優良率96.6%,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14,PM2.5均值每立方米25微克,空氣質量均達到二級標準。漢江、嘉陵江干支流7個地表水監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Ⅱ類標準,水環境質量指數全市排名第一,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環境總體安全,無輻射安全事故,未發生環境污染事故,生態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態質量指數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