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寧強縣境,夏代為梁州之域。商及西周時代,境內為氏羌所據。春秋戰國時期,白馬氏據其西境,蜀據其東境。秦占蜀后,置蜀郡,全境歸秦。兩漢為葭萌縣屬。蜀漢為漢壽縣。晉改漢壽為晉壽。隋屬綿谷縣。唐武德三年(620)分綿谷縣,在通谷鎮(今大安鎮)置金牛縣,此為境內設縣治之始。武德四年(621)又分綿谷置三泉縣和嘉牟縣。不久撤金牛、嘉牟,盡入三泉。天寶元年(742)三泉縣治由故縣址移向東北120里,即今唐渡擂鼓臺。宋乾德五年(967)三泉縣直隸京師,開我國中央直轄縣之先例。至道二年(996)在三泉縣西一里置大安軍。后幾經升降興廢。元初在金牛鎮(今大安鎮),設大安州,后降州為縣。明初并入沔縣。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寧羌衛于徽州。洪武三十年(1397),朝廷命指揮姜觀在今縣治——羊鹿坪筑城建署,遷寧羌衛于此。成化二十一年(1485)建立寧羌州,州衛并存。清代廢衛存州,辛亥革命后降州為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紅四方面軍攻克寧羌,建立寧羌、陽平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本縣成為川陜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紅軍北上,建置復舊。民國三十一年(1942)元旦,改寧羌縣為寧強縣。1949年12月11日寧強解放。自1949年以來,本縣隸屬關系基本未變,為漢中地(專)區的屬縣,1996年漢中撤地設市,本縣遂為漢中市屬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