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寧強紅軍石刻標語簡述
1933年8月,紅四方面軍紅30軍1000余人從四川進入寧強境內,駐防關口壩,在關口壩、毛壩河、茅坪溝、黃壩驛等地打擊土豪劣紳,開展游擊活動,并在關口壩建立了寧強歷史上第一個鄉蘇維埃政權。1935年1月紅四方面軍為迎接紅二十五軍入川,策應中央紅軍北上,發動陜南戰役,2月4日解放寧強縣城,之后在寧強境內建立各級蘇維埃政權,開展土地革命,1935年4紅軍撤離寧強全境,強渡嘉陵江,開始長征。紅四方面軍在寧強歷時近兩年,在進行軍事斗爭的同時,一手抓組織建設,一手抓政治宣傳,每到一地,紅軍的宣傳隊員,以鍋灰為墨,用茅草作筆,在路口、要道刷寫標語,或者請當地的石匠在巖石、墓碑上鏨刻標語,宣傳土地革命的綱領,擴大紅軍的政治影響。這些標語,主要分布在寧強縣城周邊的侯家臺子、東山觀、羅村壩、古城村、高寨子、薛家壩、王家坪、草壩場以及舒家壩、關口壩等地。大部分標語在紅軍撤離后被國民黨“清鄉肅紅”時破壞,少部分被寧強人民精心保護下來。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收集到了28通石刻標語,陳列在原文化館內,后將13通石刻標語移植在寧強縣宣教中心文化墻上,精心保護,供人們參觀。1982年寧強縣紅軍石刻標語被確定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在寧強活動的實物依據。
二、寧強紅軍石刻標語的內涵
第一類 號召人民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 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最低革命綱領。二十世紀初,中國大地上的軍閥大大小小,林林總總,割據一方,禍國殃民。胡宗南、孫蔚如是盤踞在陜西的軍閥頭子,寧強紅軍石刻標語提出打倒西北的胡宗南、楊虎城,陜南的孫蔚如,明確了革命的對象和目標。這類石刻標語是寧強紅軍石刻標語中數量最多的,共有7幅。其中“活捉蔣介石”的口號,在1936年12月張楊發動的“西安事變”中預言成真,充分體現了紅四方面軍革命的前瞻性。因為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本質注定了他的結局和下場。
第二類 揭露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賣國賊的真實面目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共分裂,蔣汪合流,蔣介石反共反人民的真實面目暴露出來,國民黨反動派向共產黨人舉起了屠刀,中國共產黨被迫拿起武器,創建自己的軍隊,開展武裝斗爭。1931年后,在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煽動華北五省自治,祖國民族危機日益加劇的時刻,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瘋狂圍剿革命根據地,徹底成為“賣國賊”。寧強紅軍石刻標語揭露了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的真實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