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化種植業結構,推廣新技術,減少農膜使用量。
在地膜使用區推廣生育期短、地膜依賴度低的玉米品種,逐步減少地膜覆蓋面積。大力推廣糧經作物集中育秧育苗、果園生草、秸稈覆蓋栽培等技術,盡量減少地膜使用。積極引進回收農田殘膜的新技術新設備,在關鍵農時季節組織農戶撿拾回收農田殘膜,以降低農田殘膜的撿拾難度,節省回收用工,向農民群眾展示推廣農膜科學使用和回收利用技術。2023年度在全縣4個監測點,分別采取5個樣方進行農田地膜殘留監測調查,科學核算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全年農膜使用量66.5噸,農膜回收量60.55噸,回收利用率91.05%。
二、科學施策、“秸”盡所能、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采取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利用措施,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三夏”期間先后在燕子砭鎮島灣村開展油菜機收脫粒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粉碎還田技術示范推廣,在漢源街道辦石墻院村、七里壩村、陽平關鎮三道河村開展小麥機收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粉碎還田示范推廣。切實做到用技術指導群眾,用示范帶動群眾,用效益吸引群眾,逐步提高農民參與利用秸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全縣收獲油菜9.8萬畝、秸稈還田9935.5噸、堆肥漚肥16583余噸;小麥收獲7.8萬畝、秸稈還田11500余噸、飼料利用5600余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1%。
三、加強病蟲防控指導,推進化學農藥減量增效。
大力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持續推進化學農藥減量增效。2024年建立各類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片6個,面積4000余畝,示范推廣光誘、色誘、性誘殺蟲,生物農藥替換化學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規換高毒高殘留農,高效施藥器械替換跑冒滴漏老舊施藥器械。在綠色防控示范帶動下,全縣農糧油作物病害綠色防控累計20.5萬畝次,病蟲害綠色覆蓋率53.5%;著力培育病蟲害專業化防組織,大力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2024年,全縣累計完成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16.7萬畝次,統防統治覆蓋率43.7%。通過強化病蟲監測預警,指導農戶精準用藥,大力推廣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全縣農藥使用量逐年減少,預計2024年農藥使用量繼續較上年減少13.27噸(折百量)。
四、強化配方肥料推廣,促進化肥減量增效。
制定發布《寧強縣2024年主要農作物施肥指導意見》的通知,指導施肥和推廣配方肥(或穩定態)、水溶性復合肥、控釋肥、微量元素肥、生物有機肥等新型肥料,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6%,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20萬畝。在全縣開展“三新”技術示范2000畝,建立示范點8個,覆蓋果園、蔬菜和糧油作物,提供配方肥(優化或穩定態)19噸,微量元素肥1噸,結合農技、植保高產栽培技術和綠色防控一噴多防措施,農戶葉面追肥超過2萬畝。開展肥料利用率實驗2個。近兩年通過一系列化肥減量增效措施,我縣化肥施用總量連續2年分別降低2.22%和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