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家壩鎮寶珠觀村
以“千萬工程”之石 鋪強村富民道路
寶珠觀村位于寧強縣城以南7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330戶1037人,黨員32人,總面積12平方公里。近年來,該村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堅持“農旅融合”發展思路,以“黨建+”模式,打好抓黨建、興產業、美鄉村、活經濟“組合拳”,依托資源、產業、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五個農業”,聚力做好“土特產”文章,積極構建“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鄉村”的空間布局,從昔日的落后村逐步蛻變成“村美、人和、業興、民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成為寧強縣黨建引領、強村富民的靚麗名片。2023年先后被授予漢中市“雙強示范”黨組織、市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示范村、市級“巾幗美家”示范村、市級“五個農業”示范園區。
一、“黨建+人居環境整治”,讓和美鄉村更有“顏值”。
寶珠觀村堅持把人居環境作為先手棋,一是制定“135”人居環境整治模式?!?span>1”即:落實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及人大代表聯戶,形成“包村干部+村兩委+黨員(代表)+網格員+村民”一張環境整治責任網;“3”即:環境整治“三條標準”,寧陽公路衛生標準、村內巷道衛生標準、農戶庭院衛生標準;“5”即農戶“門前五包”制度,引導農戶及時整理庭院和房前屋后的雜物,保持庭院內外干凈整潔。二是每月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流動紅黃旗”評比晾曬,督促農戶常態整治、長效保持。堅持每周二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定期組織黨員、志愿者、保潔員對公路沿線、村主干道、農戶房前屋后的廢棄物、小廣告及雜草進行全面清理。三是積極融入全縣“鄉村旅游示范帶”打造。按照“微改造、精提升、多花心思少花錢”原則,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的工作思路,將廢棄的農具、自行車、泡沫箱打造成鄉村旅游網紅打卡景觀節點,讓村容村貌更“新”,人居環境更“美”,群眾面貌更“自信”。
二、“黨建+鄉村綜合治理”, 讓和美鄉村更有“內涵”。
學習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黨群融合+網格治理”新模式。一是黨建引領“激活力”。持續開展“五星創建、雙強爭優”活動,首批創建漢中市“雙強示范”黨組織;村黨支部牽頭搭建“院壩議事”“村組夜話”等共謀平臺,為群眾建言獻策、群策群力提供了廣闊平臺;探索“1+1+5”黨員人大代表聯戶制度,組織30余名黨員、人大代表開展聯戶活動,帶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二是網格服務“零距離”。落實“三項機制”,設置一級網格5個,二級網格31個,落實“民情周記、請示報告、服務代辦、學習培訓、工作清單、積分管理”六項制度,通過“抓學習、抓培訓、抓考核、抓評比、抓晾曬、抓典型”等六大舉措,推動網格員在政策宣傳、信息報告、隱患排查、應急處置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全村共評選優秀網格員2名,優秀黨員網格員1名,明星網格戶5戶,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三是四治融合“聚合力”。健全完善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村民議事、紅白理事、禁毒禁賭“一約五會”制度,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科學理論踐行、黨的政策宣講、培育主流價值、豐富文化生活、推進移風易俗等活動8場次,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平安家庭”“和美庭院”“好公婆”“好兒媳”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標兵26戶,引導群眾學習身邊典型,引領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
三、“黨建+特色產業發展”,讓群眾生活更有“質感”。
堅持黨建引領,大力發展“五個農業”,做優做實“土特產”文章,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加強對寶珠觀農旅融合產業園區的后續管理和運營,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入園務工等方式將更多農民群眾更穩定的嵌在產業鏈上,帶動群眾400余人增收。2024年,寶珠觀村產業園作為漢中市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新品種新技術實驗示范基地,在市農技中心技術指導和幫助下,試種口感型小番茄、香瓜、南瓜,辣椒等反季節高檔瓜果蔬40畝;花卉10畝、良種淫羊藿2畝;全村種植生態草莓200畝、食用菌50畝、水產養殖15畝、稻魚種植100畝、淫羊藿1600畝,實現農業產業朝氣蓬勃、遍地開花。通過“基地直銷、電商網銷、幫扶單位購銷、商貿市場供銷、舉辦活動助銷”等方式, 2024年上半年銷售“寶珠冠”牌香菇、羊肚菌、黑木耳、天麻、蜂蜜、果蔬等土特產150萬元,其中電商銷售30萬元。積極打造農耕體驗和農旅融合觀光農業,豐富園區業態,組織開展農耕科普研學活動5場次,種植向日葵花海8畝,逐步打造融合旅游觀光、生態康養、研學體驗、綜合種養、加工銷售、餐飲民宿為一體的田園式鄉景基地、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