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方針、政策,圍繞“富民強縣、和諧穩定”兩大目標,大力實施“項目帶動、產業升級、城鄉統籌”三大戰略,全縣呈現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一、綜合
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2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14.78億元,增長21.8%,第三產業增加值18.52億元,增長15.6%。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1.3%、30.5%和38.2%。全縣常住人口人均GDP達到15719元,比上年增長16.5%。
二、農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254727萬元,實現增加值152006萬元,分別增長12.1%和6.0%。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63468畝,同比增長0.71%,糧食總產82208噸,同比增長6.8%;其中:夏糧31120噸,同比增長6.8%,秋糧51088噸,同比增長6.7%。油料播種面積95474畝,比上年同期增長0.9%,油料總產11514噸,比上年同期增長3.9%。肉類總產量31775噸,增產5.7%;水產品產量559噸,增產0.5%。
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推進農業產業開發,強化示范引導,農村三大主導產業、骨干項目和特色經濟發展良好。生豬出欄39.7萬頭,增長5.9%,存欄31.86萬頭,增長2.3%,豬肉產量28622噸,增長6.1%;中藥材種植面積86286畝,產量6552噸;茶園實有面積123045畝,茶葉總產量3712噸;食用菌總產量4690噸;煙葉種植面積2325畝,產量363噸;蔬菜種植面積44387畝,產量44120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部工業總產值327966萬元,同比增長22.6%,實現工業增加值113090萬元,增長24.9%。全部工業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1879萬元,同比增長30.5%;其中:縣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32673萬元,增長33.2%。
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筑業企業5戶,全年實現總產值28482萬元,比上年增長28.5%,擁有從業人員1682人。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43695平方米,增長3.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82億元,比上年增長29.6%。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82億元,增長39.5%,占投資總額的95.1%。
房地產開發投資16903萬元,比上年增長193.5%。商品房銷售建筑面積19492平方米,同比下降18.1%。
五、城鎮建設
縣城建設亮點紛呈。完成縣城總體規劃和西城新區建設性詳規編制,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同步推進。建成金家坪交通環島、向陽路、興寧路、污水處理廠、垃圾滲濾液處理站以及停車場等市政工程。
集鎮建設步伐加快。陽平關、青木川兩個省級重點鎮建設完成投資1.9億元,巴山、鐵鎖關、巨亭等集鎮建設取得新成效。
六、貿易、物價和旅游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7535.2萬元,比上年增長16.9%,其中:縣及縣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3081.4萬元,增長55.8%;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104453.8萬元,增長10.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106774.5萬元,增長16.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0760.7萬元,增長19.0%。
全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上年上漲2.1%;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1.9%。
全年共接待游客81.3萬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億元。
七、交通、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5530萬元,比上年增長7.9%。
年末全縣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5.28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3.48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1.8萬戶。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23825戶。
八、財政和金融
全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22182萬元,同比增長19.5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1701萬元,同比增長28.3 %。財政總支出157816萬元,同比增長40.9%,其中教育支出41091萬元,增長61.4%。
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65565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7.5%,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398476萬元,比上年末增長22.9%。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85558萬元,比上年末增長21.5%,其中:涉農貸款114334萬元。
九、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繼續深化教育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高考二本上線達到892人。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繼續發展,學校布局、教育管理趨向合理,幼兒學前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良好。
年末全縣有普通中學16所,招生5581人,在校生18642人,畢業6215人。全縣小學51所,招生2695人,在校生20370人,畢業4572人。全縣幼兒園共有253個班,在園幼兒5981人,專任教師203人。全縣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91人,專任教師23人。
全縣有線電視入戶率為30.3%。年末縣公共圖書館共擁有藏書26千冊。群眾性社會文化宣傳活動蓬勃發展。逢年過節,舞獅、龍燈、彩蓮船、文藝匯演等各類群眾性社會文藝活動,更為寧強增添了喜慶色彩。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藥品“三統一”政策和基本藥物制度全面落實,創建成“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全縣年末共有醫院、衛生院30所,擁有床位數1261張。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達28.66萬人。全年醫療衛生支出14473萬元,增長30.7%。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以縣體育場為主的各類體育運動場所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人民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
十、人口、就業、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縣總人口為333037人,其中:男性:175415人,女性15762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07‰。農業人口299780人,非農業人口33257人,分別占總人口的90%和10%。
勞動就業持續擴大,年末從業人員達173186人,其中:鄉村從業人員155982人。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384人,安置困難人員再就業689人。全年發放創業貸款7200萬元。全年勞務輸出8.5萬人,勞務輸出培訓1.6萬人。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754元,增長17.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8元,增長16.5%。
年末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7226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7183人,城鎮養老、生育、工傷和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0141人、8054人、14599人和6629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9565人。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中總值、增加值為現價,除注明外,總產值、增加值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格計算。
3、本公報所涉及人口指標,以縣公安局人口年報為準。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