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當氣溫超過31℃時,老年人等身體相對虛弱的人群就會感覺不適;氣溫超過34℃時,人體的新陳代謝顯著增高。這其中,氣溫越高,心臟病人的風險就越大。高溫天如何預防突發的心臟危險?往下看,一同了解↓
高溫天氣
這些危險行為不要做
高溫天,不少人喜歡來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運動后喝冰水、吹空調,也不可避免。需要注意的是,這三個行為,會讓心血管承受巨大的負擔。
高溫環境下劇烈運動
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心臟需要更加努力工作,以維持足夠的血壓和血液循環,這會使心臟的負荷大大增加,尤其是對已經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更易引發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高溫天大口猛喝水
適當補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但如果一次性喝水太多、太快,大量水分就會迅速進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建議勻速、少量、間斷喝水,每次喝100~150毫升即可。
進入室內就對著空調直吹
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室內,對著空調吹一吹,身體瞬間感覺舒爽。不過,這樣做對心血管很不好,溫度變化太快容易突發疾病。建議使用空調時不要直吹,以免誘發心血管收縮異常。
身體出現這些癥狀
可能是心臟在求救
心血管疾病來臨時,身體往往會發出一些信號。哪些信號要格外注意?出現相關癥狀又該如何應對?
心血管疾病發作的信號有哪些?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冠心病一病區主任宋雷介紹,最常見的表現是胸悶、胸疼,尤其是在體力活動過程中出現。但也可能僅僅表現為呼吸困難,或覺得胸口有點氣短、壓得慌,或者心慌、心悸的感覺。這時要警惕血壓突然升高或降低,高壓到180毫米汞柱,低壓到110毫米汞柱以上;或高壓不到90毫米汞柱,低壓不到60毫米汞柱,這種情況需要緊急去醫院就診。
心血管疾病發作時的應急提示有哪些?
準確告知急救人員自己的癥狀及所在位置。原地休息,保持安靜,以減少心臟負擔。另外,可服用隨身攜帶的急救藥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
心血管疾病常見誤區
對于心血管疾病,網絡上會有各種未經科學論證的偽科普混淆視聽。這些心血管疾病的常見誤區,看看你了解多少↓↓
心血管疾病會遺傳,預防無用?
專家介紹,有家族史的患者,不管是心血管病還是腦血管病,這類患者患心腦血管病的概率可能會比一般人高,危險因素會多一些,但并不代表他一定會得這個疾病。不過,既然知道有這種高危因素,就要做好預防,把血壓、血脂、血糖各個方面都控制到正常狀態。
患有心臟病,一點運動都不能做?
專家介紹,提倡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適量運動,尤其是在心腦血管疾病已經得到控制,過了急性期進入穩定期的情況下,更鼓勵患者多運動。運動有兩方面:一方面提倡有氧運動,另一方面強調運動的限度。運動的時候,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推薦心率不要超過極限心率的70%(極限心率=220-年齡)。
只要胸口疼,就一定是心臟病?
專家介紹,胸口疼有很多原因,可能有神經、肺部的原因,也可能由胃不舒服引起,不一定是心臟。但胸口不適或疼痛還是應該引起重視,不舒服時還是要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