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設區市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中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團委、婦聯、關工委,西安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西安鐵路運輸檢察分院,楊凌示范區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團委、婦聯、關工委,韓城市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團委、婦聯、關工委,神木市、府谷縣教育和體育局,省屬中等職業學校,委廳有關直屬單位:
現將《陜西省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工作規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陜西省教育廳
陜西省公安廳
陜西省司法廳
陜西省財政廳
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陜西省人民檢察院
共青團陜西省委
陜西省婦女聯合會
陜西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
2025年9月1日
陜西省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工作規范
第一條 為進一步規范全省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工作,充分發揮其在推進校園治理、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保護中小學生合法權益中的作用,根據《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教育部令52號)《陜西省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等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特殊教育學校、專門學校(以下統稱“學校”)法治副校長的推薦聘任、履職保障、教育培訓、管理評價等工作,適用本規范。
第三條 法治副校長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循教育規律,聚焦問題導向,強化協同聯動,落實依法治校。
第四條 教育行政部門牽頭負責法治副校長的政策規劃、會商協調,統籌聘任、培訓、管理等工作。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統籌管理技工院校法治副校長。
第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以下統稱派出機關)負責本單位法治副校長人選的推薦、履職保障、考核等工作,配合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開展法治副校長的政策規劃、會商協調等工作。
第六條 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會同派出機關建立法治副校長工作會商機制,研究、會商法治副校長聘任和管理相關工作,統籌推進法治副校長人員庫建設。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每學期至少召集一次法治副校長工作會商會議;省市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每學年至少召集一次法治副校長工作會商會議。
派出機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提議并召集法治副校長工作會商會議。
第七條 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可以邀請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群團組織和群眾性工作組織,參與支持法治副校長工作。
第八條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建立本地區法治副校長人員庫,按照不低于學校(含技工院校)總數120%的比例,向區域內的各級派出機關提出法治副校長人選名額需求。
法治副校長人員庫不能滿足本地區法治副校長人數需求的,可以報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協商派出機關推薦人選。
第九條 派出機關應當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需求,遴選、推薦符合下列條件的在職工作人員作為法治副校長人選:
(一)政治素質高,品德優良,作風正派,責任心強;
(二)有較豐富的法律專業知識與三年以上實踐工作經驗;
(三)身心健康,熱心青少年法治教育;
(四)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第十條 每所學校應當配備至少1名法治副校長。根據工作需要,1人最多同時擔任2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
初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或其他師生人數多、多校區辦學以及有需求的,可以聘任2至5名法治副校長。
專門學校法治副校長的配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一條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本地區法治副校長選聘工作。根據不同學校的需求,選聘適合的法治副校長。對之前已經聘任、尚在任期的法治副校長按照前款規定與本人和學校協商調整。
第十二條 倡導派出機關領導干部擔任偏遠地區、農村地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
第十三條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確定本地區法治副校長人選后,由各學校頒發聘書,明確聘期與職責。聘書發放應當舉行聘任儀式。
法治副校長聘書樣式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分別印制。
第十四條 法治副校長協助學校開展法治教育、學生保護、安全管理、預防犯罪、依法治理等工作。
第十五條 法治副校長履職分為按需到校和駐校兩種方式。
派出機關退出領導崗位的在職人員、條件允許的其他在職人員,擔任法治副校長的,可以采用駐校方式履職。
駐校履職的,每周駐校時間不少于8小時。
第十六條 學校應當為法治副校長履職提供必要的場所、辦公設施和其他工作保障,并確定1名校領導為法治副校長工作聯絡人。
第十七條 學校應當及時向法治副校長通報學校法治建設、安全管理、學生動態、重要會議等信息。
學校可以邀請法治副校長參加安全、德育等有關工作會議或者活動。
第十八條 法治副校長應當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法治教育:
(一)小學中低年級以樹立法治理念,培養學生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等為主要內容;
(二)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以公民權利義務、保護個人人身財產安全、防控學生欺凌、防范網絡詐騙、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等為主要內容;
(三)高中階段以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參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建設責任感、維護社會法律秩序等為主要內容;
(四)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群體可以開展針對性的法治教育。
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向法治副校長提出法治教育內容建議。
第十九條 法治教育可以通過法治講座、案例講解、實踐參觀、旁聽庭審、模擬法庭、校園劇排演等多種方式開展,提高學生參與度、增強教育效果。
第二十條 法治教育對象包括在校學生、教職工和學生家長。
第二十一條 法治副校長進行法治教育的內容應當做脫密、脫敏處理,通報案例時應當隱去案件所涉及的單位、場所和人員信息。
第二十二條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建立全省中小學法治教育資源庫,為法治副校長開展法治教育提供資源。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可以在法治副校長人員庫中選取擅長法治教育的人員組成“法治宣講團”,為區域內學校提供高質量法治講座。
第二十三條 法治副校長應當指導學校制定完善法治教育、校園安全管理、學生權益保護、校規校紀等各類規章制度。
第二十四條 法治副校長應當通過與師生交流、到周邊單位走訪等多種方式了解有關校園安全和學生權益保護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十五條 法治副校長應當指導學校,對實施有法律規定的不良行為的學生建立異常信息管理臺賬,加強管理和教育,并參與學校對此類學生的風險研判和干預工作。
第二十六條 對于實施有法律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的學生,法治副校長應當督促學校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由公安機關依法采取矯治教育措施。
對于公安機關采取矯治教育措施的學生,法治副校長應當加強關注,督促學校配合公安機關做好矯治教育。公安機關解除矯治教育措施時,可以會同學校、監護人和法治副校長進行研判,提出學校和監護人的后續教育管理意見。
第二十七條 法治副校長對于收集到的涉校安全和學生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問題線索進行分類辦理,屬于學校教育管理問題的,及時反饋學校并跟進指導處理;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通報學校,并督促學校向有關部門報案。
涉及學生隱私的,在處理過程中應當注意做好隱私保護工作。
第二十八條 學校遇有涉校矛盾糾紛,自行解決有困難的,可以邀請法治副校長參與處理。
法治副校長以法律專業知識和實踐工作經驗為涉校矛盾糾紛處置提供指導,促成矛盾雙方依法和解或者引導雙方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糾紛。
第二十九條 司法行政部門及其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針對未成年人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提高法律援助知曉率。
司法行政部門可以組織人民調解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律師等為涉校矛盾糾紛處置提供專業法律服務。
第三十條 法治副校長在工作中發現學校或者校園周邊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當及時通報并指導學校進行整改,涉及其他部門管轄事項的,指導學校向有關部門反映。
第三十一條 法治副校長在工作中遇有重大或者需要多部門協商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報告派出機關提議啟動會商機制,并根據問題涉及的領域,邀請民政、衛生健康、市場監管、文化旅游、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管理等單位參加。
第三十二條 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將法治副校長工作經費納入預算,保障培訓、宣傳、管理等工作需要。
第三十三條 派出機關應當為推薦的法治副校長履職提供相應的工作保障;對于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地區任職的法治副校長,發生的交通費、伙食費等,按差旅費管理辦法執行。
第三十四條 鼓勵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群團組織和群眾性工作組織有條件地使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相關經費,支持法治副校長工作。
第三十五條 建立健全法治副校長崗前培訓、常態化培訓和業務交流培訓機制。
崗前培訓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確定聘任人選后組織實施;常態化培訓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業務交流培訓由各級派出機關在本系統內組織實施。
派出機關應當配合教育行政部門開展培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承擔技工院校法治副校長培訓經費。
第三十六條 崗前培訓內容包括政治理論和校園安全管理、未成年人保護、違法犯罪預防等法律政策,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知識。
第三十七條 常態化培訓主要針對本地區校園安全管理、未成年人保護、違法犯罪預防中的風險隱患等情況變化,并根據法治副校長履職需求組織開展。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常態化培訓。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組織開展。
第三十八條 業務交流培訓重點學習校園安全管理、未成年人保護、違法犯罪預防方面的法律規定,交流法治副校長工作經驗、案例,研判分析本系統辦理的涉未成年人和校園安全案件特征變化、發展趨勢和預防措施等。
縣級派出機關對本系統推薦的法治副校長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業務交流培訓。省市派出機關可以視情況組織開展。
第三十九條 派出機關應當定期收集分析本系統法治副校長履職中發現的普遍問題、風險隱患,及時向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培訓建議。
第四十條 鼓勵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群團組織和群眾性工作組織結合自身工作和資源優勢,為法治副校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青少年心理疏導、特殊群體關愛、志愿服務組織等方面的專題培訓和資源支持。
第四十一條 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每年組織學校對法治副校長的履職情況、履職成效進行評價,并在法治副校長會商會議中進行反饋。
第四十二條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派出機關,按照國家評選表彰有關規定,對工作成績突出的法治副校長予以表彰獎勵。
派出機關應當將本單位推薦的法治副校長工作情況納入年度考核、評優評先、晉職晉級考慮范圍。
第四十三條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將法治副校長履職情況納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內容,在相關領域評優評先中予以考慮,對推薦、聘任法治副校長工作成績突出的派出機關、學校,應當作為普法工作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
第四十四條 法治副校長因工作變動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繼續履職的,派出機關應當及時告知任職學校,經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確認后解聘。
法治副校長因履職不到位、言行不當等對學校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應當解聘。
法治副校長解聘后,應當及時補充聘任。
第四十五條 幼兒園聘任法治副園長的,參照本規范執行。
第四十六條 本規范自2025年10月3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