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陜南民歌這一藝術瑰寶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5月14日,由漢中市文旅局、漢中市教育局主辦的“陜南民歌進校園”文化惠民活動分別走進寧強縣北關小學和第一初級中學,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極具特色的音樂盛宴,讓青少年領略了陜南民歌的獨特魅力。
活動現場,來自鎮巴文工團的演職人員們以專業且精彩的表演,將陜南民歌的韻味展現得淋漓盡致。合唱《山歌子來啥好聽》以其悠揚的旋律,瞬間抓住了師生們的耳朵,仿佛將大家帶入了陜南的青山綠水之間;無伴奏男聲表演唱《拉石頭號子》則展現出勞動人民的力量與堅韌,激昂的歌聲回蕩在校園上空,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民歌與生活緊密相連的魅力。表演唱《送晌午》、女聲組唱《繡荷包》、歌舞《薅秧歌》以及漁鼓表演唱《懷念紅軍憶恩人》等十四個節目依次登場,多樣的表演形式和豐富的情感表達,讓現場師生沉浸在陜南民歌的獨特風情之中。
在演出過程中,特別設置的互動環節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鎮巴民歌的縣級傳承人唐秀珍和二級演員、陜南民歌十大歌手李巧蓉走上舞臺,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向同學們介紹陜南民歌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和演唱技巧。她們親自示范,一句一句教同學們演唱經典的民歌片段,同學們踴躍參與,認真模仿,現場歌聲此起彼伏。
寧強縣北關小學的學生們在互動中表現出極高的熱情,不少同學表示,第一次如此近距離接觸陜南民歌,被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而在第一初級中學,同學們也積極與藝術家們交流,對民歌中蘊含的勞動場景、生活故事充滿好奇。通過這次活動,大家對家鄉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自豪感。
“陜南民歌進校園”活動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它讓青少年在欣賞民歌之美的同時,增進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熱愛,為陜南民歌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