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2023年政府財政決算公開
2023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財稅部門共同克服重重困難,狠抓增收節支,嚴守三保底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優生態等各項工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貢獻了財政力量。
一、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全縣財政工作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的監督支持和省市財政部門關心指導下,財稅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縣委決策部署、縣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全力以赴強保障、兜底線、保重點、防風險,穩經濟,全縣財政運行平穩有序,財政預算執行總體良好。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23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52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考慮增值稅留抵退稅調庫1514萬元的因素,同口徑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0,066萬元,同口徑增長9.7%,其中:稅收收入完成5,537萬元,非稅收入完成3,015萬元,非稅占比35.3%。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2,509萬元,占調整預算的98%(具體情況詳見附表一)。
收支平衡情況:2023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52萬元、上級補助收入300,259萬元(其中:返還性收入1,755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157,252萬元、專項轉移支付補助141,252萬元)、一般債券轉貸收入27,018萬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收入9,900萬元、再融資債券17,118萬元)、上年結轉收入2,889萬元,調入資金1,176萬元(其中:政府性基金調入102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1,074萬元),收入總計339,894萬元。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02,509萬元、上解支出4,345萬元、債務還本支出19,995萬元(其中: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19,956萬元,償還其他債務本金支出39萬元),調出資金1,809萬元,支出總計328,658萬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11,236萬元,全部為結轉下年使用的上級專款。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23年全縣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2,946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上級下達政府性基金預算補助收入1,577萬元、新增專項債券收入25,300萬元、調入資金1,809萬元,上年結轉收入9,105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收入40,737萬元。全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0,256萬元,債務還本支出1,441萬元,調出資金102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總支出31,799萬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8,938萬元,全部為結轉下年使用的上級專款和專項債券。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23年全縣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8,974萬元,上級專項補助收入37萬元,上年結轉收入20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收入9,031萬元。全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7,937萬元,調出資金1,074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支出9,011萬元,收支相抵年終結余20萬元,全部為結轉下年使用的上級專款。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23年全縣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7,161萬元,上年社會保險基金滾存結余36,893萬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總收入74,054萬元。全年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35,970萬元。收支相抵,累計結余38,084萬元。
(五)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政府債券資金安排情況:2023年,上級累計下達我縣地方政府債券資金52,318萬元,全部按照上級審批的項目安排下達,其中:新增一般債券9,900萬元,全部安排用于農村公路及橋梁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羌文化特色街區建設、污水處理站及配套管網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陽平關鎮韓家河防洪工程以及小型水庫安全運行等11個非收益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增專項債券25,300萬元,全部安排用于新建城市公益性公墓、縣殯儀館、縣城生活垃圾熱解氣化項目、縣城老舊小區改造、縣中醫院精神衛生康復中心建設、縣婦幼保健院遷建、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質量提升、縣城供水東方紅備用水源工程以及道路交通等12個民生事業發展項目;再融資債券17,118萬元全部用于償還到期債務本金。
政府債務管理情況:2023年全縣地方政府債務余額242,986萬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183,588萬元、專項債務余額58,920萬元、外債余額478萬元,控制在上級下達的債務限額25.76億元之內,債務風險等級為綠色(安全),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六)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
2023年,上級下達我縣各類專項轉移支付補助141,252萬元,全部通過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予以接收、登記和分配,按規定用途及時下達至部門單位,實行指標管理、并按項目進度審批用款額度,通過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辦理國庫集中支付。專項資金全部納入績效管理范圍,加強資金監督檢查和全流程跟蹤問效,確保了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二、2023年財政運行特點及成效
(一)多措并舉組織財政收入,財政保障能力穩步提升。一是攻堅克難抓征收,地方財政收入實現正增長。財稅部門協同發力,努力克服減稅降費和經濟下行等多重減收因素疊加的不利影響,全力以赴挖潛增收,確保收入目標圓滿完成。全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552萬元,考慮增值稅留抵退稅調庫1,514萬元的因素,同口徑完成10,066萬元,增長9.7%;二是部門聯動抓爭跑,向上爭資取得新成效。2023年,縣政府把向上爭跑項目資金作為部門單位目標責任考核的重點工作,實行月調度年考核,督促部門單位靠前發力,全力以赴爭取資金落地,全年共爭取到位上級財政各類資金354,191萬元,較上年328,804萬元增長7.7%,全面完成市上確定的增長6%的目標;三是統籌資源抓管理,資金效益得到有效發揮。積極開展結轉結余指標和資金清理盤活工作,全年共清理收繳財政存量資金1,757萬元,統籌盤活資金7,059萬元用于疫情防控、環境整治、文化旅游和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事業發展;加大存量國有資源盤活使用力度,積極開展停車泊位特許經營權轉讓,累計實現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8,974萬元,實現國有資金資源效益最大化。
(二)精準嚴實優化支出結構,“三保”重點支出全面保障。一是“三保”底線全面兜牢。嚴格落實中省市“三保”政策要求,持續壓減一般性、非重點、非剛性支出,足額編制“三保”預算,細化“三保”標識,加強“三保”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全力保障干部職工工資以及養老、低保、惠農補貼、中小學生助學金等到人到戶補貼按月及時發放,機關運轉、民生保障和重點支出及時支付,堅決兜牢兜實“三保”底線。全年民生支出259,559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5.8%;二是教育支出“只增不減”要求全面落實。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改善辦學條件,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全年教育支出達到72,159萬元,同比增支1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23.9%,實現“只增不減”考核目標;三是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有效保障。全年衛生健康支出26,311萬元,同比增長4.1%;全年累計爭取到位疫情防控及重大傳染病防控專項資金2,633萬元,專項用于疫情防控經費補助、新冠患者救治、醫務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及傳染病防治等支出。積極統籌盤活資金資源,多措并舉化解疫情防控欠賬2,682萬元,有效緩解公立醫院支出壓力;四是社會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全年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8,571萬元,同比增長0.8%;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孤兒生活補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資金按月及時足額發放,全年累計發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24,085萬元、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1,066萬元、困難群眾救助資金13,441萬元、義務兵優待金597萬元,確保了社會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實;五是縣級預備費應急保障作用有效發揮。在預算執行中,為應對突發自然災害和地方政府到期債務還本等緊急事項,動用1,460萬元預備費全部用于防汛抗旱等應急保障支出和政府債務還本支出,全力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三)科學統籌安排財力,財政保障政策全面落實。一是傾力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年統籌整合到位財政涉農資金34,139萬元,其中:落實縣級配套資金4,690萬元,實現縣級投入只增不減目標,全力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發展、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二是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積極爭取上級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扶持資金1,720萬元,安排縣級財力投入180萬元,確保了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全年累計兌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4,447萬元,累計發放惠農補貼資金36,579萬元、生態效益補償資金3,168萬元,有力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全面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三是全力支持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年爭取到位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15,272萬元,同比增長10.3%;安排節能環保支出11,503萬元,全力支持生態環境治理、農村環境保護、礦山治理和水源涵養地保護修復等生態環境項目建設,全縣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四是持續推進農村危房及老舊小區改造。積極爭取中省財政補助2,711萬元,有序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提升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惠民項目建設,有效改善農戶居住條件,完善提升老舊小區基礎配套設施功能。
(四)積極推進財政改革,財政管理效能全面提升。一是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實現無縫對接。按照中省統一部署,財政預算管理各項業務、全縣198個預算單位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平穩運行,財政預算管理數字賦能水平全面提升;二是財政監督貫穿財政預算執行全流程。依托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財政監督實現了貫穿預算編制、執行、決算全流程和項目全生命周期績效運行監控,財政監管效能大幅提升。聚焦減稅降費、基層“三保”及惠民“一卡通”等重點政策落實,積極有序開展財會監督九大專項行動,從嚴執行各項財經紀律,基層財政運行更加規范有序;三是政府預算、部門預算、轉移支付預算強控機制全面建立。嚴格按照省市統一部署、管理規程及操作流程,規范建立政府預算、部門預算、轉移支付預算之間的強控機制,嚴格控制隨意調整預算行為,實現了預算變動的動態反應及“無預算不支出、有預算不超支”,確保財政預算的嚴肅性和預算執行的精準性;四是有效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嚴格執行政府性債務總量管控、限額管理規定,建立政府債務常態化動態監控和按期還本付息預警機制,積極籌措資金化解存量債務,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全年歸還地方政府債務本息26,771萬元,化解隱性債務5,574萬元,同時籌措資金1,693萬元按時償還建檔立卡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本息,確保政府債務風險始終保持在“綠色”安全區域;五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全面推行電子化政府采購,建立政府采購電子賣場平臺,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行為。嚴格實行財政評審“限時辦結”制度,全面提升財政投資評審效率,全年評審項目154個,送審金額89,689萬元,審定金額85,198萬元,審減金額4,491萬元,審減率5.01%。進一步健全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系,有序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提升國有資產盤活利用效率。六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順利推進。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及要求,積極配合做好市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各階段各項工作,確保市與縣區財政體制調整從2024年1月1日起順利執行。
三、重點支出及績效情況
2023年,年初預算安排重點支出10,999萬元,全年累計執行10,775萬元。其中:撥付2,985萬元用于重點項目前期推進、重點項目征地拆遷補償、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支出,確保重點項目建設及城市更新工程順利有序推進、城鎮面貌煥然一新;撥付1,755萬元用于河道治理、水源地保護以及水毀道路修復、人居環境整治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撥付1,134萬元用于縣城水上娛樂項目、文化旅游發展及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等,持續提升文旅融合發展水平;撥付472萬元用于病媒生物防治、疫情防控等專項支出,確保病媒生物防治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成效,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潔凈、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撥付141萬元用于開展絲博會暨西洽會專題招商等招商引資活動,吸引更多招商企業入駐寧強,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蓄勢賦能;撥付190萬元用于煙葉產業扶持及茶業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撥付130萬元支持干部教育培訓及人才發展,努力提高干部隊伍綜合素質;撥付1,406萬元用于支付地方政府債券利息,上劃水利資金及機場航線補貼1,613萬元;撥付949萬元支持稅務部門體制改革,統籌推進稅費政策落實、辦稅服務優化等重點工作,確保稅收征管提質增效。
四、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2023年,我縣圍繞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總體目標,以提升財政資金績效為主線,以實現績效目標為導向,以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為手段,以評價結果應用為保障,不斷夯實績效管理基礎,硬化績效結果應用,嚴格考核和監督檢查,全縣預算績效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持續提升。一是始終堅持把制度建設作為開展預算績效管理的關鍵環節,立足我縣實際建立8項制度機制,為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支撐。二是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實現了所有財政資金全部納入績效目標管理范圍,績效目標與預算編制同步設置、同步申報、同步審核、同步批復、同步公開。增強了預算安排的科學性,有效從源頭提高預算績效管理質量。三是指導部門對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開展日常監控,推動部門圍繞整體及核心業務持續優化支出結構,提高部門預算資金整體效益,提升部門管理行政效能。四是積極開展和推動績效評價。組織并指導50個部門、18個鎮街開展了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和項目支出績效自評,總資金達34.8億元。同時選取事關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且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力大的10個項目支出和1個部門整體支出開展了財政重點績效評價,涉及資金2.56億元。確保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升。五是加強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不斷提升財政資金社會效益。將項目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掛鉤,本年度安排下年度預算時,將預算與績效相結合,對新增重大政策和項目進行事前績效評估,努力實現財政資金效益最大化,有效防范財政資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