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代家壩鎮以盤活資產、激活資源、用活資金為抓手,破解要素制約難題,推動鎮域經濟從資源依賴向多元驅動轉型。

盤活資產,釋放效益。將閑置公共服務用房“定向改造”。如將原鞏家河鄉衛生院改造為養老綜合服務中心,3處村級教學點改建為村級幸福院,原南沙河村衛生院、五丁關村衛生室升級為20間標準化烤煙房;產業對接,強鏈條選項目。原麻柳灣小學舊址引入年產量2萬余瓶的氧氣充裝站,原白猿溝三產融合示范園30畝蔬菜大棚改造為良種淫羊藿育苗基地,實現“騰籠換鳥”與產業結構優化的雙重目標;就業導向,活安置促增收。后田壩安置點招引服裝廠、超市等10余家商企,讓閑置門面產生效益,帶動30余名搬遷群眾就近就業,實現雙向共贏。

激活資源,發揮優勢。全力配合山坪礦業推進礦建技改,解決環保達標問題,力爭早日復工復產。根據林地海拔、土壤條件的差異化,布局淫羊藿、天麻、烤煙等產業,形成“林下藥材+食用菌+烤煙”的多元經濟體系。對土地資源,推行以家庭為單位、“種養結合”模式,引導農戶利用房前屋后閑置土地發展生豬、家禽養殖、中藥材種植等產業。位于該鎮的新型材料循環產業園引進陜西眾磊鑫鈣業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預計年產值將達到6.6億元以上。
用活資金,促進發展。聚焦提效、降本、撬動核心目標,推動財政資金從“單向投入”轉向“倍數放大”。做優“撬動引子”,按“基礎設施先行、產業發展跟進”原則分領域發力,新建硬化路19.5公里、便民橋4座、拓寬道路1.6公里、安裝路燈100盞,同步推行以工代賑,帶動群眾就地增收。構建“政府搭臺、社會參與”格局,建成張家壩村活動場所,便民橋一座、道路硬化1公里。發動100余名群眾投工投勞,降低施工成本,新建蓄水池4個,鋪設水管網2.6千米,改善34戶群眾飲水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