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陜西省應急管理廳、漢中市人民政府主辦,漢中市應急管理局、漢中市消防救援支隊、寧強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應急時刻·2025”陜西省防汛救災綜合演練在寧強縣體育場舉行。陜西省應急管理廳二級巡視員馬力劍、漢中市副市長王黎明出席并講話,寧強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王寒冰主持演練活動。
本次綜合演練以陜西省西南部暴雨災害為背景,圍繞防汛救災全流程展開,設置了監測預警、叫應叫醒、力量前置、避險轉移、群眾安置、災情核查、應急通訊、繩索救援、險情處置、直升機物資吊運、水域救援等22個演練科目。通過演練檢驗了各級防汛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應急準備、應急搶險救援隊伍能力建設情況以及現行裝備器材的適配度等,查找存在問題,總結經驗教訓,達到了檢驗預案、完善準備、磨合力量、形成機制、快速應對的基本目標。
在群眾轉移環節,演練突出“雙預警雙叫應雙轉移雙反饋”機制,通過防汛宣傳車、警報警笛和包保責任人入戶,組織村民按預定路線撤離。醫療救護組現場模擬傷員包扎與轉運,物資保障組同步發放應急物品,全程突出“轉移誰、何時轉、誰組織、轉何處”五個關鍵環節的落實。
針對交通中斷這一常見次生災害,寧強公路段演練了塌方搶險。模擬G108國道因山體塌方阻斷后,搶險組采用“機械開道+人工精修”策略,30分鐘內打通臨時通道,同步實現災情信息“30秒上傳、3分鐘審核、5分鐘發布”的高效閉環。
演練中,智能化監測設備與預警平臺成為決策核心支撐。水文傳感器實時回傳河道數據,地質災害點位移監測儀觸發自動報警,無人機升空巡查受災區域,多源信息匯聚至指揮大廳電子沙盤,實現災情“一圖統覽”。
隨著最后一批“受災群眾”安全抵達安置點,本次演練宣告結束。此次演練以“演”筑防,以“練”備戰,不僅檢驗了五級聯動機制的流暢性,更凸顯科技賦能下“監測-預警-處置-恢復”全鏈條防控體系的成熟,將安全屏障深扎進秦巴山區的每一寸土地。“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們承辦了全省防汛救災綜合演練。此次演練突出全流程、實戰化、綜合性,將極大提升我縣決策指揮、組織調度、協同作戰、應急處突能力,切實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社會大局穩定。”寧強縣應急管理局局長胡明偉說。
陜西省應急管理廳有關處室負責同志;各市應急管理局分管領導、防汛辦主任;漢中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減災委主要成員單位負責人,漢中市各縣區分管副縣區長、應急管理局局長、防汛辦主任參加此次演練;同時,邀請了毗鄰四川省朝天區、旺蒼縣,甘肅省康縣應急管理部門負責人觀摩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