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公布第二季“陜西非遺好物”評選結果,寧強縣羌氏故里羌編手工藝品有限公司設計制作的“春山里”羌編多功能收納茶臺成功入選。這一榮譽不僅是對羌族竹編技藝的認可,更彰顯了非遺文化在當代的創新活力。
寧強羌族竹編是一種源于中國古代羌族的傳統手工編織技藝,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是寧強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之一。它以竹子為主要材料,通過精湛技藝編織出的作品兼具實用性和藝術價值,在國內外備受收藏家青睞,被譽為“東方的金絲繡”。
寧強縣作為“國家羌文化生態保護區”,歷史上是羌族重要聚集地,羌族文化在此延續了1400多年。羌編技藝承載著羌族先民的智慧和對自然美學的理解,是羌族文化中至為重要的傳承之一。
這項古老技藝以生長在秦巴山區的竹子為原材料,順應了現代消費者“生態、天然、綠色”的消費理念。匠人們將竹子剖成細如發絲的竹篾,再通過代代相傳的編織技法,創造出既實用又精美的藝術品。
此次入選“陜西非遺好物”的“春山里”羌編多功能收納茶臺,是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融合的典范。這款茶臺不僅展現了羌編精湛工藝,還創新性地結合了收納功能,讓非遺產品走進當代人的日常生活。
據了解,該作品由寧強羌氏故里羌編手工藝品有限公司研發生產,該公司由寧強退伍軍人周琳于2018年創建,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創新模式發展竹編產業。這一模式以“訂單編織”連接市場與農戶,讓“竹編工廠”延伸到千家萬戶。
目前公司已開發家具、飾品、手工藝品、生產實用品等180多種產品,暢銷國內及日本、韓國、中東、歐美等國際市場。去年實現營業收入900余萬元,解決了800多人就業,其中包括43名殘疾人。
2023年,公司投資300萬元新建羅村壩羌編手工藝品工坊。去年12月,省級“羌編非遺工坊”正式揭牌,成為集生產、展示、研學為一體的非遺傳承綜合體。